《凤城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 (2021—2035年)》政策解读
发布日期:2023-03-07


一、背景依据

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公民科学素质水平,依据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(20212035年)》(国发〔2021〕9号),《辽宁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(2021-2035年)》(辽政发〔2022〕3号),《丹东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(2021-2035年)》(丹政发〔2022〕17号),以及《凤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总体部署,制定了《凤城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(2021—2035年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纲要》)。

二、目标任务

2025年,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5%,公众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明显改善。科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,逐步树立“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”的意识,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,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,推动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。

2035年,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25 %,城乡、区域科学素质发展差距显著缩小。科普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,科普服务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基本完善,创新生态建设实现新发展,科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,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,为凤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
三、主要内容

纲要由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、科学素质提升行动、科学素质建设重点工程、保障措施四部分组成。其中,“科学素质提升行动”主要任务为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弘扬科学精神、普及科学知识、推广先进技术、传播科学思想、倡导科学方法,推动公民养成文明、健康、绿色、环保的科学生活方式,提高劳动、生产、创新创造技能,具体分为青少年、产业工人、农民、老年人、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5类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提升行动,共17项具体任务。“科学素质建设重点工程”主要任务为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,努力构建主体多元、手段多样、供给优质、机制有效的科学素质建设体系,提高科普供给效能,着力夯实基础、发展特色、着眼未来,建设多层次高质量、多样态高效能的科普生态,分为产业科普助力、公众科学传播、科普基础设施、基层科普能力提升等4项工程10项具体措施。保障措施部分提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,切实保障经费投入,切实加强督促检查3项具体措施,推动各项任务落实,全面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水平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凤城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
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
信息来源: